![]() |
|
日期:2022-09-01 来源:网络 Hits:0 |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课程代码:03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源的
A.稀缺性 B.充足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2.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成员是否参与劳动的决策原则是
A.能否取得最多收入 B.能否取得最大闲暇
C.能否取得最大效用 D.能否维持家庭生活
3.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劳动力需求理论就是关于
A.消费的理论 B.生产的理论
C.分配的理论 D.交换的理论
4.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劳动力投入数量不变 B.技术水平不变
C.产出不变 D.工资水平不变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6.劳动力供给表反映的是
A.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B.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C.劳动力参与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D.劳动力参与率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7.下列情况属于互惠交换的是
A.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损
B.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C.参与交换的主体并不都受益
D.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大于部分主体受损
8.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劳动的
A.总产量 B.最大产量
C.人均产量 D
Copyright 2023年 © 南京自考网 版权所有:南京金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09640号-3
南京市自考办公室电话:025-52310661 江苏省自考办电话:025-83235885 本站非南京市自考办网站
南京自考网是华夏大地教育网自考网络助学重点战略合作伙伴 自考大网校合作单位 网站法律顾问:江苏法米粒法律咨询公司
Mail to:admin@njzikao.com 江苏自考在线课堂学习
自考生微信交流群(自考问题请在此处发表!)客服QQ:
602469880